图片
易
友
专
栏
图片
本专栏是一个曾仕强公众号写作团和粉丝共同打造的专栏,每一篇文章都源自作者的真实经历、独特见解和身边故事——
或许是朋友的一段励志经历,或许是生活中的温暖瞬间,或许是对某个话题的深刻思考……
每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他/她们的智慧与故事,希望每篇文章,都能成为照亮他人的路。
本文作者:Mr李
曾师说:“自己的处境,其实是自己造成的,合乎自作自受的规律。”
我们有什么样的处境,自己要为自己负责,最好的办法是做好自己,不要做贱自己。
那怎么做好自己呢?结合个人生活感受,分享五点建议供大家借鉴:
1
不拖延
今日事,今日毕,理应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,但人的惰性在作祟,往往会拖延,迟迟不肯行动,导致许多事情一拖再拖,最终拖垮了自己。
比如,一个长假过后,大家纷纷走上工作岗位,发现自己不在状态,起床困难、工作理不出头绪、自由散漫。
上班面对电脑屏幕,看似很忙,实则处于“在线摸鱼”状态,还停留在度假模式。
手上的任务,总想着摆一摆再说,想到时间多的是,结果时间耗掉了,一点事情都没有做成。
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计划在心里想了一遍又一遍,就是不见行动。
做好自己,就要克服拖延症,每天理出事项清单,积极地去行动,并在实践中不断做阶段性的调整。
常反省
人无完人,每个人都会不足的地方。如何持续改善,做到少犯错误,学会反省是关键。
在《论语》中说到“吾日三省我身,与人谋不忠乎,与朋友交而不信乎,传不习乎?”孔子教育学生要“一日三省”。
在生活中,我们也经常听到,教训犯错误的人时,习惯地说“你自己好好的反省反省”,目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。
比如每天睡觉的时候,用10分钟来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,在大脑里像过电影一样,一幕幕地“观看”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,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。
把时刻反省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,对自己要常思己过,敢于改过,持续改善,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。
2
要节俭
古人说了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类似的道理,记得我的舅公说过一句话“勤俭勤俭衣饭把稳,懒惰懒惰挨饥受饿”。
这句话告诉后代勤俭的重要性,人要学会过苦日子,过得了苦日子才会珍惜好日子。
过好日子,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对于这个消费观,曾师也说“当用不省,当省不用”。
我们要考虑怎么花钱,花在什么地方?这个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,只有想通了这个问题,花钱的事后才不至于浪费。
但是货币具有流通性,如果大家都捂紧口袋了,经济还怎么发展呢?
我们要适度消费,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上虚荣心过度透支,最后无力偿还,变成失信人,做了“死要面子活受罪”的事,装好看是不好装的。
当前,经济不景气,就业压力大,挣钱不容易,辛辛苦苦挣来的钱,要把钱花在紧要处。
买东西是刚需再买,主打一个“性价比”,多在自我内在提升上投资来丰富精神生活,正所谓精神富足才是真的富足。
3
不贪心
俗话说,贪多嚼不烂,这“嚼不烂”的东西可以包含美食、知识、财富等等,“嚼不烂”的最终就会苦了自己。
大家都有吃饭过饱而导致消化不良的经历,那是十分难受的,所以说饭吃七分饱是有道理的。
在财富的追求中,也要践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不是自己的不要拿,如果德不配财,再多的财富也是守不住的。
在生活中,对那些不知足的人,也会说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,告诉人不可贪心。
做任何事情要适可而止,要懂得知足,知足不是消极,而是合理的需求,因为过分了就会给自己带来危险,时刻保持这样的警惕。
稳定情绪
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,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做情绪的主人。
坏情绪会让自己失去理智,做出不正确的举动,情绪不能化解情绪,挑起的只有对立和仇恨,许多的事情不就是坏情绪带来的后果吗?
比如家庭教育中,孩子犯了错,自己怒不可遏,在坏情绪的启动下,口不择言批评孩子,孩子受不了,最终酿成恶果。
如果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,势必会给家人带来压抑,给团队建设来伤害,也许在沟通中,不知哪句话就可能“点燃”了暴脾气。
所以,做好自己先要稳定情绪,即使面对不顺心的事,也要先冷静下来,不要冲动,不要急着去做决定。
2025年,沉静下来,做好自己,不拖延、不贪心、不浪费,做到常反省、情绪稳定,以稳健的步伐努力前行,不断提升自己,持续改善自己。
作者 | Mr李,曾仕强公众号写作团成员,从事过教育工作,爱阅读,爱文字,2024年有幸偶遇曾师讲座,激发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,并致力于把所学运用于亲子教育、经营家庭的实践中。
若今天的文章,对您有所启发,点个在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